05
2022-05

现代化转型升级,建议云南中药材产业从四个方向发力


2021年11月,云南省发布《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全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推进“一县一业”,聚焦种业和电商“两端”,深化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云南农业影响力和“云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特“绿色食品牌”,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农业。作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之一的中药材产业,目前正在向绿色化、产地加工化、精深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十四五”期间也将进一步深化这四化水平,成为做特“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支撑。

 
 
发展趋势
 
 
一、绿色化

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带动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自2011年起,云南省积极开展中药材GAP认证和“三品一标”认证等,不断扩大绿色有机认证(定)规模。《云南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数据显示: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46万亩,其中,获绿色认证基地2.3万亩,有机认证基地12.7万亩;已有龙陵紫皮石斛、玉龙滇重楼、马厂当归3个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昭通天麻、维西当归、文山三七等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广南铁皮石斛、芒市石斛、福贡云黄连等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拥有《绿色药材 三七》《绿色药材 党参》《绿色药材 砂仁》等23项有关不同品种绿色药材的团体标准,这些标准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2021年11月,《“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对外发布,明确要将云南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生态有机化基地。“绿色化”将长期成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鲜明底色。

 
二、产地加工化

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是影响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关键环节,也是中药材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2021年7月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印发《关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有关问题的复函》,表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可以采购具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地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以下简称鲜切药材)用于中药饮片生产,自此,中药材产地加工引起广泛关注。

云南省积极部署中药材产地加工,自2021年8月以来,已发布多个文件来推进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加强管理规范。2021年8月,云南省药监局印发《云南省产地加工中药材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制定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制定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加工指导原则、发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工作通知等工作;2021年11月,云南省药监局发布《云南省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工作,并确定了三七、天麻、重楼、白及四个品种为第一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2021年11月发布的《“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也明确未来五年要重点推进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产地加工将是打造优质中药材的有力保障。

 
三、精深化
精深化发展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升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精深加工水平,云南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业内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技术研发、资本经营等先进生产要素,吸引国药集团、华润三九、通盈药业、四川新绿色现代中药、神威药业、东阳光、华北制药等企业积极到云南开展合作对接,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布局已初步形成。
2016年-2020年,云南中药材产业加工产值从321亿元增加到453亿元,年均增长10.3%,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0.98:1提升到1.15:1,加工产值中提取物产值占比从2016年4%增长到2020年15.0%,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步向下游精深加工环节发展。(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
 
四、数字化

推进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促进中药材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目前,云南省已建成多个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平台,如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建设的文山三七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三七产业大数据库、数字三七馆(在建),由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牵头,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山三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昆明理工大学、文山三七研究院、唯恒基业合作共建的文山三七产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1年云南省产业互联网示范项目”),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建设的“云药质量追溯平台”,云南白药集团建设的三七产业数字孪生平台,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三七通APP、绿色三七数字化示范基地、区块链溯源平台(在建),唯恒基业与云南省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合作建设的“云药技术服务”平台等,初步形成了一批先进、实用、可行的技术,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云南中药材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探索路上越走越稳。

 

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化存在的问题

1、绿色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目前仍存在绿色发展落实不到位,农药、肥料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等情况,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绿色标准化体系,种植管理无标可依,产业监管无据可依。

2、优质道地产区建设不足

云南省中药材道地性突出,但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道地性突出的几大中药材品种在市场上无价格优势,究其原因,中药材优质道地产区建设不足是关键,响亮的产区品牌尚未形成。

3、林下种植处于起步阶段

云南省林地资源丰富,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因技术、政策等因素,中药材林下种植推进不足,中药材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发展尚未形成规模。

二、产地加工化存在的问题

1、产地加工不规范

《云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管理指南(试行)》于2021年10月刚刚发布,在此之前,尚未有统一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标准,且中药材产地加工门槛较低,监管较难,卫生条件差、初加工设备简陋的小作坊数量较多,经验性加工、随意性包装、家庭式储存、有毒化学杀虫等情况较为普遍,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

2、产地加工集约化程度低

云南省中药材有较大比例为农户自发种植,一般在种植地就进行中药材的初加工,因种植区域较为零散,产地加工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

3、产地加工设备研制不足

目前,云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多以手工操作为主,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产地加工机械化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规范产地加工,但因产地加工设备研发投资大、回报低,现有产地加工设备类型少,无法满足未来产地加工需求。

 
三、精深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链条延伸不够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之比为1.15∶1(2020年度),45%的加工产值来源于中药材(初级原料),云南省中药材大多以初级原料出售,产品附加值不高。

2、创新能力不足

云南省中药材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在加工环节主要反映在新药研发、已上市药品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对临床试验研究、循证医学研究重视不够,创新生态环境亟需优化。
 

四、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场景应用层次不高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正逐步加深,但整体而言,数字化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单一,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2、数字化对标准化生产的赋能不足
标准化生产是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快推动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从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现状来看,能有效推动标准化生产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不足。
3、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较少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虽已建立起多个数字化平台,但现有数字资源分散,建设主体众多,各地州、各县域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亟需从省级层面建立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给产业使用。
4、全产业链溯源尚未真正实现
自国家鼓励建设溯源系统以来,各部门已建成多个溯源系统,同时,一些龙头企业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环节都在建设各自的溯源系统,但因未从全产业链共享使用的角度出发,各溯源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统筹考虑和数据对接机制,全产业链溯源尚未真正实现。
 

 

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绿色化水平

1、完善绿色中药材标准体系

制(修)订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等全过程绿色中药材技术标准,完善优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体系,规范中药材生产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规范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

2、建立中药材优质道地产区

建议以云南省“十大云药”为核心,建立优质中药材核心道地产区,强化中药材道地性,提升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维西当归等品牌影响力,打造面向消费者的高质量道地药材种植区。建设一批中药材绿色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规范中药材栽培生产、产地加工和投入品管理,加强基地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提升改造,打造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道地药材特色种植基地。

3、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

要充分发挥云南省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适度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结合林地条件和中药材品种特性,探索天麻、茯苓等品种开展林下种植。探索建立林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中药材种植企业与科研单位可联合共同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建设一批林下中药材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二、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产地加工化水平

1、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

中药材产业相关主体应加大对《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和《云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管理指南(试行)》的贯彻力度,严格按照《中国药典》中有关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规定标准,进行产地加工药材产品的质量管理。企业可联合科研院所加快制定完善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相关标准,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性。建议企业传承道地药材加工技艺,集成道地药材特色采收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不断推进加工工艺创新。企业应严格按照道地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进行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贮藏等操作流程,减少药效损失,延长贮存时限,方便产品运输,全面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2、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网格系统

建议政府按照“就近、保质、高效、生态”的要求,综合考虑产业区域分布、药材品种特性、产品贮存条件、产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加工成本等因素,优先引导主产区建设产地加工厂房,对中药材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的产地加工。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结合区域特色优势品种,可自建或联合新建一批产地加工中心,对大品种进行产地加工,对三七、天麻、重楼、白及、铁皮石斛这第一批进入云南省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目录的品种进行趁鲜加工,积极推进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

3、加快中药材产地加工设备的研发

企业应加大中药材产地加工设备的研发力度,可以联合机械装备领域的科研单位,共同研发针对不同品种的中药材产地加工设备,提升中药材产地加工机械化水平。通过开发清洗、修剪、干燥、加工炮制一体化的产地加工设备,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效率和质量,从源头保障中药加工质量安全。

 
三、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精深化水平

1、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园区

建议政府支持昆明生物医药聚集区、楚雄彝药园、文山三七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强化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做大做强现有中药材产业集群。应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优势,集聚优势企业、高端人才、高新科技,使之成为云南省中药工业集聚带和发展高地。建议以云南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灯盏花系列、美洲大蠊系列、恒古骨伤愈合剂等优势产品为重点,培育壮大“云药”品牌。

2、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

企业可以以新型饮片和高端饮片、中药原料和保健原料提取物、特医食品、特膳食品、保健食品、日化品等为切入点,以高端化、中药西药化为方向,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生产应用。通过新建或引入现代化中药制药生产线,不断增强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能力。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集成创新,推进中成药生产设备智能化。建议政府优先支持医疗机构研发和配制特色中药制剂。

3、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加强对中医组方和中药剂型的创新,加强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研制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的特色中药制剂。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研发格局和研发层次。建立科研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实施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或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项目。发挥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资源对接、技术接洽等活动,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四、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数字化水平

1、深入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应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的,以服务全产业链为宗旨,建设一批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全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应用场景的丰富性。针对中药材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两大主体,搭建中药材产业管服一体化平台和专注于绿色标准化生产及区块链溯源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生产管理。要深化场景应用,加快提升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依托现有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一批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形成适应中药产品交易需要的物流网络,配套建设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云南省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2、建立数字化绿色标准生产体系

依托数字化手段,将绿色生产标准体系真正应用到中药材生产各环节,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流通标准化。要以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核心,建设一批绿色中药材标准化数字示范基地,应用物联网技术,依托搭建绿色中药材种植模型,建设中药材种植管理数字化平台、APP、区块链溯源平台等方式,实现种植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上链,实现种植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和在线指导,为中药材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3、建设中药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议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企协作,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可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质量检测等共享服务平台,打造大数据、电子交易、智慧仓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提升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数字化赋能。针对云南省中药材重点品种,构建从种子种苗到原料生产到流通的全产业链数字体系。应加快建设农业投入品管理、种子种苗基地管理、优质原料基地管理等数字平台,从源头把控中药材原料质量。

4、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中药材追溯体系

建议政府牵头建立统筹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溯源平台资源,提升溯源覆盖面,强化对溯源平台的监管,增强消费者对现有溯源平台的信任度。建议优先以云南“十大云药”为主体,探索建设云南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区块链溯源体系,构建覆盖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到终端消费的中药材质量全过程可追溯数字化体系。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
办公室:0876-2198537
客户服务部:0876-2195837
新零售部:0876-2190737
联系邮箱:office@wsqidan.com

七丹公众号
七丹服务号
七丹旗舰店
七丹优品